186 1061 7758
首页 > 同途伟业-好生意,就是一门把对手变成队友的艺术!
同途伟业-好生意,就是一门把对手变成队友的艺术!
2022-12-26

有句生意场上的古话——和气生财!这曾经是传统生意人心中的圣经,也是他们赖以走向成功的法则。



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成为生意人的情绪、态度,但其实不然,情绪和态度仅是最表面、最浅层的表达,其内部,还有更深厚的商业底蕴被大家所忽略,这才是这句话的根本所在。


这里的“和”字,指的绝不仅是情绪的平和,而是指利益的对等、协调,可以理解为是互惠互利、进退有度的含义。为了能把这个含义彻底搞清楚,我们可以回到家居产业中,通过当下诸多的现象来对此做更详尽的解答。


前几天,和两个家装老板聊天,他们反映了这样一个场景:


2020年初开始的疫情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,导致了他们停业了一年多时间,关闭了店面、裁减了员工。


随着疫情形势在好转,他们决定重新恢复营业,目前开始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。


前期准备工作还是很繁琐的,这两年多的疫情,让建材、家具等家居下游产业损失巨大,整个家居业态的合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。比如:他们和建材商谈合作,价格相对以前更容易达成一致。


但是建材商同时也提出两个硬性条件——不免费提供样品、必须现款现货。接触了好多建材商,都是类似的情况。


家装老板当然清楚,如果按照这两个条件,他们前期投入的资金将会增加,这比早些年与建材商的合作方式苛刻很多。


对此,另一个朋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:建材商以前和家装公司合作的基本顺畅。但随着竞争加剧,很多家装公司最后倒闭跑路。那些建材商投入的样品、材料货款很多都难以收回,所以只能采取这样的办法来规避风险,说到底,是那些不良的家装公司一手造成的这个局面。


这个朋友说的没错,其实,家装公司和建材商本来应该是紧密的合作关系,他们完全应该是一条战船上的战友,原本应该是“和气生财”。


但到了今天,这种“和”被打破了,大家也都成了受害者,因为这样的合作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,失去了相互协作的精神实质,因此这不是利益对等的合作模式。


对于家装公司而言,这就成了创业的障碍,会增大创业的阻力和难度。


类似这样的现象绝不只是与建材商和合作环节,相比之下,这还算是容易克服的困难。事实上,当下做家装的外部环境和以往已经发生了巨变,增多了更多的“不和气”。


再比如,招募人员有多困难大家试试就知道了,薪资是越涨越高,但还是招不到人,至于设计师,那就更难了。


那么,在这样的背景下,当下的家装老板们又该如何应对呢?


记住一个不变的真理——审时度势。做生意,就是把困难变成坦途的过程,也是一门把对手变成队友的艺术。家装行业同样不例外。


疫情结束后一定是一个新的时代,和以往大不相同。那么做家装,也将不再是简单模仿,很多手段和策略应该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。


面对今后的“新家装”,完全可以重新调整一下思路:


1、对于材料是否可以这样考虑——去展厅化。这在当今时代并非不可能,要知道,互联网展厅搭建起来更为简单、更快捷,而且是零成本,同时用户新兴的九零后客户群完全可以接受,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?


2、对于招聘人员的困局是否可以这样考虑——改变自身流程,把聘用制改为合伙制,把利益模块化、数据化、显性化。同样,这在互联网的加持下仍然大有可为,既破解了招募人员的迷局,还降低了自身承受的各类风险。


其实,这两个思路是抛砖引玉,但它代表着今后创业的一种新思维,引导我们在不同时期用相适应的手段来摆脱困局。


说到这里,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一个整个家装产业,产业很大、但企业很小。每个城市都有无数个大同小异、规模不超过10人的家装公司,说是公司,本质上就是一个小作坊。


这些小作坊虽然人少,但家装的环节是一样也省不掉,从营销、客户谈判到签约、施工、售后,大家所做的事情完全一致,提供的产品也完全一致,服务谈不上什么差异化,当然最后的结果也大体差不多,一年下来大多数公司也就是几百万的业务量。


想想看,这样的情况,大家最后是谁都赚不到钱,很多事情就是因为干的人多了才把好事变成了坏事。


如果开个小作坊式的家装公司是为了养家糊口,倒也无可厚非,本质上赚的就是辛苦钱而已。


但是,如果对这个行业、对自己还有一些想法、还有一些期待和目标的家装老板们,恐怕就需要深入做一些思考了。


必须要认清一系列正在发生的事实:上游房地产已巨变,家装从增量的新房市场逐步走入存量的旧房市场;客户群的消费行为从传统的线下体验转为线上体验;劳动力锐减造成人力资源的稀缺程度远超任何一个时期;家居业界限越来越模糊;营销渠道碎片化和分散化。如果还用当年家装的那些手段和套路来应对当前的市场生态,那简直就等同于是坐以待毙。


那么,如何应对呢?还是那句话——只能靠商业模式才有可能致胜。所以,每一个家装老板都一定要快速掌握打造商业模式的本领,这样才有可能获得超额的收益。


当然,在打造模式的过程中,很多思维并非靠一己之力才能完成,必须要借助外力,因为一个人的思维很容易受地域、经历的限制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。正因为如此,借鉴外脑助力自身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可选项。


更多推荐
换一换